防不勝防的裝修陷阱
裝修會碰到哪些陷阱?其實很多家裝創業者也正是因為多次“被坑”后,才煉成百毒不侵“神功”,并改造起了傳統裝修以及loft裝修。
“裝修行業水很深。”蘑菇裝修創始人尚海洋在家裝行業從業了8年,“從裝修公司、工程隊到設計師都想從中扒下一層皮。”在尚海洋的記憶中,用戶就像一只羔羊,周圍全是狼。進入行業8年,形式一直如此。
尚海洋經歷過三次房屋裝修,曾開辦過裝修材料團購網站。即便經驗如此豐富,他依然有著被坑的“血淚教訓”。最為刻骨銘心的記憶發生在第二次裝修,當時長相憨厚的工長信誓旦旦地對他說:“你放心,我這次不掙你的錢。我要把你這個項目打造成樣板工程。”后來發現,這個樣板報價毫無意義,還有一半的工程未算入其中,實際花費比報價翻了一番。
他遭遇的是裝修行業最為常見的“坑”:先漏項,再增項。目前,各大互聯網家裝平臺的主頁上每平方米的報價各有差異,但無一例外的是,沒有增減項幾乎被所有平臺提及。顯然,強調越多說明積弊也越深。
裝修公司為了吸引業主,通常把報價壓得很低,家庭裝修本身又是典型的非標準化服務,loft裝修多數“小白”業主不知道其中的貓膩。交錢之后便開始出現一系列問題,包括偷工減料、偷梁換柱、裝修公司老板跑路等等,尚海洋的刷墻面積比原來預估值多出一倍。更為夸張的是,5個衛生間給出的是90平方米的防水預算。
時隔多年,尚海洋依然記得那位楊姓工長。疲憊不堪的尚海洋當時還問他:“你看我對你也不錯,你把我的家裝成這樣。”“當時報價沒你們要比價,那個價錢本來就沒有利潤。”工長告訴他,“錢大部分被裝修公司拿走了,你讓我的這幫兄弟該怎么辦?”
曼城裝飾一直規避這些問題,專注于酒店式公寓裝修